从IT发展的市场环境来看,IT厂商的竞争开始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品牌、产品、服务甚至营销手段都是竞争焦点。而传统的促销、广告、价格战等营销手段已很难显出成效。IT企业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沟通手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通过短信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体育赛事的互动,不单单可以赚取现金收入,其品牌效应也会在用户拇指间的收发之中得到彰显。除此之外的网络广告更是让他们在每个大赛期间赚的盆满钵盈。尤其是今年的奥运会会影响到四大门户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预选成绩,这就更让新浪们乐此不疲了。据说搜狐为了今年的奥运会专门成立了一支独立的队伍运作其奥运会网站,可见其诱惑力有多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营销集受众广泛、意义非凡、运动理念、公益价值等多种特点于一体,被广泛运用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依托于体育活动,将产品与体育结合,自然容易快速提升品牌、树立形象。把体育活动中体现的体育文化融入到企业产品中去,实现体育文化、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也容易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
不仅仅是赞助
虽然奥运会乃至其他体育赛事的体育营销的确给IT先锋描绘了美妙的远景,但仍然有折戟沉沙者,这其中不乏名家大腕,在花掉大笔的赞助费用之后,仍然被市场所抛弃。
2003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彼得.富兰克林来到中国,面对众多希望复制可口可乐成功经验的中国企业,富兰克林的回答可以说颇具深意:“一个企业要以赞助商的身份利用奥运这个广阔平台,首先需要明确企业自身的目标,找到奥运与公司品牌之间的关联性。考虑赞助奥运的时候,我们想的是奥运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特殊的东西,消费者自身渴望的是什么,而我们这个品牌本身的价值又是什么,能不能利用某些特殊活动使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变成最有力的关联。虽然可口可乐与IT产品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但我们可以从可口可乐的成功之中看出一些端倪。在赞助中国击剑队的现场,华硕电脑许佑嘉谈到了华硕愿意赞助的原因:“华硕电脑的许多公司理念、企业文化与体育精神、击剑精神有许多共通之处。华硕希望能够透过体育运动将这些企业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和信任华硕。”这应该是除去赞助之外的精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