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梦想守望者

   2023-12-16 互联网1800
核心提示:从最初被人认为是在蒙骗瞎说,到企业竞相主动采用蜂窝纸芯材料,再到被国家计委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从最初被人认为是在蒙骗瞎说,到企业竞相主动采用蜂窝纸芯材料,再到被国家计委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从第一笔只有几万元海运货柜订单的小推销员,到现如今产能过亿、产品遍及家具、包装和建材等多个领域的荷力胜总裁,留英光电子博士王文明向人们证明了“海归”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技术转移,而是在文化、观念、价值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更长远影响。这种影响正在形成一股新生力量,推动着中国向世界靠拢。

  我是1980年代顺应当时那股出国潮,获得英国政府TC奖学金来到伦敦市立大学的。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飞机在英伦徐徐降落的那个瞬间,异域的蓝天白云、一草一木给我带来的震撼。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可以在如此和谐、亲切的环境中享受着淡泊而又充实的每一天。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在这里学有所成,安家立业。

  1993年我博士学位研究课题完成,后回国休假,到广东珠三角地区走了一遭,这一走令我震惊:原来国内的经济发展得这么迅猛。恰好当时我有一位朋友正在广州推广新型蜂窝复合材料,拜托我了解一下国外行情。从国内回到欧洲后,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确信蜂窝材料制品产业将是中国的一项朝阳产业。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国做蜂窝材料。

  现在看来,我这个当时仅凭直觉做出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当然,如果当初留在了英国,我现在也许仍然可以过非常好的日子,但就可能从此远离了这样一个机缘——一个国家发展的机缘,也是个人价值在国家变革时期得到充分实现的机缘。

  但当我不留后路、不听亲人的劝告带着一家三口回到国内,开始在我并不熟悉的领域创业时,我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多么天真。我原以为一项在国外从二战后就开始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应用极其普遍的技术,来到中国一定能理所当然地获得市场,但当我坐着公交车东奔西走,一次次被拒之门外时,我才意识到要让这些习惯于使用传统实木材料的家具制造商接受一项新鲜事物是多么难。有一回,当我穿着被小偷割破口袋的衣服,大汗淋漓地赶到事先约定好接见我的客户那里,企业老板见到我所展示的“新材料”,不过是用再生纸制成的“纸蜂窝”,掉头就走,并吩咐别人将我“送”出门外,当时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在一刹那间我想到了放弃。这时距我当初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地回到国内准备大干一场,已经近两年时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