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眼镜“少帅”传奇

   2023-07-11 互联网2880


  20%的突破

  王智民在大陆的创业,最大的难题是怎么管。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个连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因为连锁企业的优势是管理,劣势也是管理,说优势是因为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说是劣势,则是因为要想突破会十分困难。“在进入大陆之前,宝岛眼镜在台湾就已经有了很成功的模式,然而到了大陆,旧模式没有办法适应新环境,改变跟初创业一样难,或者说更难,因为前面已经有了模式,要跳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王智民说。

  宝岛眼镜在台湾也算是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过王智民的父亲王国洲先生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无论是从集团管理还是店面经营,甚至人事培训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模式拿到大陆市场上却未必全都奏效。毕竟,大陆地域的辽阔、消费的差异甚至开放的程度与台湾都有很大差别。为了寻找一个突破口,王智民决定在武汉、天津、厦门各开一家眼镜店,也就是在华中、华北、华南各建立一个试点。

  谈起最初的创业和变革,王智民坦言过程的“痛苦”:“最让人头疼的是在人事培训方面,1997年我们之所以选择天津作为华北区试点,是因为天津医科大学有一个专门的视光学系,我们可以招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可是这一点专业人才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自己建立一套培训体系。”

  台湾的医学院早已有了专门的视光学系,所以在“旧宝岛模式”中并不需要企业自己来培养专业人才。而在大陆却不同,重新建立一套培训体系花费了宝岛眼镜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每个新进的员工,宝岛都要花相当的一段时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可是由于国内眼镜行业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行业规章制度显得比较混乱,再加上眼镜行业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除非是专业人员,否则普通顾客很难凭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眼镜的好坏。这种情况使得市场鱼龙混杂,而宝岛坚持花力气培养专业人才的做法在当时显得成本就太高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