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顾雏军再次陷入尴尬境地,无奈之下,他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在国外找到热土。
随后,顾雏军来到了美国。最初在美国,顾雏军建立了一个破旧的工厂,还成立了简陋的研究所,雇用了几个外国人,对小型空调进行改造,把自己的“顾氏理论”融入到机器里。
在国外那段日子,其实是顾雏军资本意识真正萌芽的起源时期。在此期间,他奔忙于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四处发表论文、演讲,到处去游说国外投资者投资自己的项目。
顾雏军身边多年的好友形容他,“老顾有着超强的说服力”。在马来西亚有一陈姓开餐馆的私人老板被顾吸引,甚至把靠经营餐馆积蓄多年的300多万美元,投资于顾的制冷剂,最后把餐馆交给其妹妹打理,自己一心跟着顾。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顾雏军在美国成立多个分公司,并谋求与国外一些机构合作。
1995年左右,一家中国的金融机构被顾雏军说服,投了1000万元资金,与其在天津成立了制冷剂生产厂,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其中顾雏军持有76%的股权。这家生产厂,就成为后来天津格林柯尔的雏形。
但内部人士透露,这家制冷剂厂实际上“注水”成分很多,“无论是设备还是厂房,很多都是虚的,中看不中用”,还一度被有关部门查封。
此后,顾雏军的事业依然跌宕起伏,经常被债务危机缠身。在最危险的时候,和北京控股(0392.HK)合作的北京城市环保项目,曾经救过顾雏军一命。
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