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嘉诚捐款风波变得具有闹剧倾向时,香港的富豪群体却以自己的方法为这一特殊事件解围。富豪们非但不回避纷纷上门募捐的各大学校长,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大方。
2005年5月,香港新鸿基地产的郭氏兄弟,以其父郭得胜基金名义捐4000万予公开大学第二期校舍发展计划。7月18日,恒基地产老板李兆基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3300万元。7月26日,继李嘉诚之后的又一笔大额捐款出现,著名慈善家霍英东先生向香港科技大学捐出8亿港币,成为仅次于李嘉诚的大手笔。
值得回味的是,在26日的捐款仪式上,当说完演辞内容时,白发苍苍的霍英东演讲,突然说:“我们1998年起和科大已有了合作,而且有了建筑物、投资等,加在一起可能已接近两亿。”言下之意,大有不让李嘉诚专美于前的姿态。
香港富豪于7月竞相慷慨解囊,除了受李嘉诚巨额捐赠激励外,由香港政府实施的配对补助金计划也是重要启动因素。按照第二期配对补助金计划规定,只要是在8月1日前能够筹到捐款的大学,政府按照1对1的比例拨给补助金,每个大学下限4500万港币,上限2.5亿港币。香港各大学贫富不均,去年港大成功地拿到2.5亿港币的最高补助金,而其他的学校就只有拿最低补助的份。相比之下,今年筹款大大高于去年。
和香港相比,内地各大学获内地富豪捐款实在寥寥可数,其原因除了中国的新兴富豪尚无良好的慈善意识之外,还在于我们的法律对捐款没有免税的制度,也没有类似配对补助金这样的慈善激励机制。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归来后一直在利用他的关系努力为清华筹款,他对香港各大学获巨额捐赠羡慕不已:“如果李嘉诚先生捐给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10亿元,我一定会将‘中心’以他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