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所谓学习和摸索阶段的作品,可能更有价值。因为艺术家这时候对这种新形式和材料还没有丧失新鲜感,这时候他的感觉是最敏锐的,他对水、墨、纸、笔的性能是最敏感的,对画面谋篇、布白、题款、钤印是最讲究的。等到他画熟了,画成格式了,可能对一些要素反而熟视无睹了,那时候就从艺术创造变成成品生产了。为什么很多作家的成名作就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这个道理。说不定到若干年以后,人们才发现,周小军这个时期的作品,是最有意味的。

周小军中国画:雨季系列之一
五
实际上,他的中国画已经初成风貌,西画艺术技巧的沉淀自然融入了中国画写意表叙中,廖廖数笔表现对象的形貌特征;在意境上着眼高处,放得开,收得拢,具有一种含蓄而兼具旷达的文人情怀。这得益于画家几十年的参悟人生之体会和笔随心意的娴熟技巧。
当然,等到有一天他人书画俱老,一切烂熟于心,臻于化境,无剑胜有剑,飞花落叶均可伤人,随意挥洒三两笔就是绝顶之作,那又是另外一番境界了。中国画有能品、妙品、神品的说法,一幅画到底是什么品,只能任由后人评说。
艺术家的道路是不能由别人指点的。艺术家的道路也是艺术家自己不能预知的。周小军在目前这条道路上已经取得多大的成就,累积到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质的飞跃,将来什么时候可能会需要下一步的革命性转变,这些,我们旁人固然不知道,周小军自己现在也未必知道。
但是有一点可以相信,只要努力下去,总会有结果。
相信周小军在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好!

周小军中国画:雨季系列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