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灵:基础研究要耐住寂寞

   2023-10-05 互联网2090
核心提示:王松灵出生于湖南省湘乡的东郊农村,后来就读于毛泽东、蔡和森、陈赓、肖三等前辈学习过的东山学校,这里严谨的学风对他产生了深

王松灵出生于湖南省湘乡的东郊农村,后来就读于毛泽东、蔡和森、陈赓、肖三等前辈学习过的东山学校,这里严谨的学风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到今天坐到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的位置,不论是教学还是研究,他都尽心尽力恪守严谨二字。

  我是1979年考进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一直到1989年在那里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我拿到了日本的一个医学奖金,1991年到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腮腺研究和唾液腺的放射生物学的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我初步体验了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与环境,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学习一年期间,我看到日本人的敬业。在日本的实验室里,同行见面打招呼说的是“加油干”,而不像国内大家问候用的都是“吃了吗”或“干什么呢”等词语。

  1992年,我完成博士后研究又回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医院对我非常重视。在朱宣智、王邦康等既是领导又是良师益友的前辈和同行支持下,我筹建了国内第一个涎腺疾病中心。中国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临床研究并不理想,以前的研究是总结性质的,没有很好的设计和前瞻性,我希望通过涎腺疾病中心促进涎腺临床研究。

  从日本回来后,我在日本的老板希望我还能回去做高级访问学者,我也希望能继续学习,但我想到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去,我最终选择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国际上医学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机构之一,博士毕业后我就希望去那里学习,但由于我是搞临床研究的,而NIH是做基础理论研究,但我并没有放弃这种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NIH的沟通,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1994年,北京市推出了一个“新星计划”,对工作突出又愿望出国的青年人才可以提供资助,我得到了5万元资助,就给NIH的老板BruceBaum写信,希望去学习进修。他们给了我半年的时间,我以“特别志愿者”的身份到了NIH.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