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文松记取两次金融风暴的教训,一切讲究扎根工作,365天全年无休工作,才换来今天的成果。
小螺丝做到世界第一
黄文松带领的聚亨成功摆脱财务危机,逐渐成为台湾钢铁业界的小巨人。
螺丝业是个缝隙产业,大资本不屑进,小资本又进不去;而它又是必不可缺的,绝对不会沦为“夕阳产业”。在这块土地上深耕细作,黄文松打造出一个世界第一——小螺丝年产近四万吨——这已经不能用小螺丝的个数来计了。
在台湾钢铁业逐渐扎稳根基的聚亨团队,在黄文松的带领下,触角正由下游逐渐朝上游进军,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黄文松的布局规划,台湾聚亨是控股公司,向北进军大陆市场,南向以泰国为生产基地,掌握东协商机;如今再进军炼钢领域,以小高炉厂生产钢胚,可供台湾地区、祖国大陆及泰国厂使用。
黄文松表示,集团的布局要有区隔,在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制造基地,各基地间彼此可以兼顾,互相支持,而是用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地方生产,这样反而会造成自己对自己的竞争,聚亨在设置泰国厂、中国大陆黄骅厂及越南厂,就是基于不同市场需求的考量。
谋定而后动,可以用来形容聚亨在投资炼钢厂上的谨慎态度。黄文松最后选定的地点,即非中国大陆,亦非泰国,而是近期的投资热门——越南。聚亨公司已获准成为第一个在越南设立炼钢厂的台商,这正好符合黄文松对投资地“具有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且又没有人在做”的要求。
除了考量集团的布局及投资外,黄文松说,在现有产品上提高追加价值也是正在发展的方向,在球化线材上往深加工的方向走,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利润。
景气差就是投资的好时机
谈到投资的时间点,黄文松则认为,景气不好的时候,才是投资的好时机。
在他看来,在低价策略下,台湾不适合做一般的竞争产品,而应转型走专业化道路,并加强满足客户需求。中国大陆的钢铁产业在1995年后进入高速成长期,四五年来似乎已发展为一项“全民运动”。不过,在经过宏观调控以及2005年7月国家颁布钢铁产业政策之下提高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后,整个大陆钢铁业面临一个严峻挑战,甚至影响到全世界。就两岸紧固件生命周期来看,标准件产品已转移至中国大陆来生产,市场已经饱和。2004年全球紧固件市场需求约463亿美元,中国大陆占10%,美国占25%,其他亚太地区占12%,主要成长区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紧固件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直接影响两岸的紧固件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