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业务本身到底怎么盈利?
我在访谈中向侯恩龙提了一个问题,目前各大电商基本上都在打价格战、服务战,其实商品销售本身的利润极低,无法弥补成本开支,所以B2C电商平 台许多都是巨亏。比如,京东第二季度净亏损5.104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5.825亿元,今年估计是要亏掉20-30亿元的样子。
有人说“羊毛出在猪身上”是当今的新商业模式,那么苏宁易购现在也在投入阶段,未来如何才可以盈利?
京东的亏损其实在B2C电商行业不是什么稀奇事。B2C电商鼻祖亚马逊在最新财季实现了净利润为79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4.37亿美 元。亚马逊实现盈利,一方面主要因为其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投资10年的网络服务(AWS)大幅获得盈利。第二季度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在 营业收入上升78%,达到了21亿美元,其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五倍以上,达到了5.21亿美元,占亚马逊营业利润的52%。这就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 上”。
侯恩龙表示,电商本身并非不可以盈利,前提是物流成本必须将下来、流量获取成本必须降下来。物流成本的下降依靠的是自建仓库、物流的技术优化以 及O2O模式,目前苏宁的物流成本占比在2%以内,未来还可以继续降低。另外,流量获取成本现在很多普遍维持在7%-8%,这个成本也需要降低。降低的办 法就是培养用户满意度,让他们主动到网站上进行购物,而这也依靠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好的服务。
显然,B2C电商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以及资金上的持续投入能力。
羊毛出在猪身上?
当前在B2C电商领域已经形成了“天猫+苏宁易购”与“腾讯+京东”的局面,双方在这些核心竞争力方面都投入巨大,互不相让。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电商之间的大战会频频发生,这就意味着必须持续的投入资金进行战斗,而依靠电商卖货暂时还看不到盈利希望。
所以无论是京东,还是苏宁易购,都必须找到在电商之外的其他盈利引擎,就像是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一样,否则疯狂的价格战、巨大的资本投入都让企业处于只有现金流,而难以产生盈利的怪圈。
记得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早些时候曾提过苏宁新模式下的三大盈利点,一是数据运营;二是物流的现代化和物流的社会化,这是整个零售业的基础;三是金融服务。其实目前阿里、京东、苏宁等各大电商们都在搞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希望成为重要的盈利模式。
而在对侯恩龙的采访中,他重点提到了苏宁物流能力的开放,这是物流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的关键。侯恩龙表示,目前菜鸟物流已经介入苏宁的仓储物流平台,甚至京东投资的永辉超市在东北地区都使用的是苏宁物流平台,物流正在给苏宁带来额外盈利。
另外,也从侯恩龙的言谈中听到一些话外之音,就是苏宁希望开放其所有能力给合作伙伴,比如供应链能力开放给天猫,进行联合采购等。
当今的商业模式确实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通过怎样的盈利模式赚到钱,其核心业务都必须回归竞争的本质,电商企业就必须要做到物美价廉、服务优良,只有这样才可能通过平台连接更多用户,然后再考虑向用户、产业链提供怎样的价值而获取盈利。
另外,我还在思考无论是京东,还是苏宁,他们如此疯狂的战斗,其实都是同质化战争,是红海之战。这种恶性的贴身肉搏,无疑是向自己身上、供应商 身上插刀子,然后导致利润下滑,商品品质下降,最终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他们必须要考虑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方法,这将在我后续的文章里继续分析。
最后,我做个预告,你还认为小米会靠卖手机赚钱?或者是靠所谓的打造互联网生态靠卖互联网增值服务赚钱?都错了!且听我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