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瑶看来,大部分死亡的O2O企业都陷入到局部思维,他们只是通过不断的刷数据、刷订单、刷用户找VC、PE接盘。
由于上市公司及各类VC/PE基金投资了大量项目,A股的动荡很快波及到创业市场。倪正东称,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他们的钱很多是由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而来,一级市场暴跌导致他们的资产缩水,从而影响到了一级市场基金投资,进而影响到一级市场VC/PE的投资节奏。
目前已获B轮融资的大宗商品电商找塑料CEO牟斌说,资本对创业型企业的投资在减少。挖财网CEO李治国告诉本报记者,二级市场的低潮的确已经影响到一级甚至早期投资市场,最近投资机构都大大放慢了投资步伐。
资本寒冬,基金惜投,创业企业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8月共发生投资案例275起,总投资额达39.57亿美元,金额环比下降63.58%。相比于7月份投资市场的火爆,8月投资市场已整体降温。
谁制造了创业泡沫?
如果说,资本市场只是引爆创业泡沫的导火索,而创业本身的泡沫则不可小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政府、企业、个人都一哄而上地在创业投资,各种各样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这些资金很多来自于房地产、煤炭等领域,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资金大量流入的时候迎来繁荣期,同时还容易制造泡沫。
“当一个东西过热的时候,大家就要警惕它了,现在创业者的整体情绪都不理性,要么过度乐观,要么过度悲观。”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近年创业圈掀起各类的APP创业热为例,APP项目估值水涨船高,甚至一度超过硅谷。虎嗅网最近刊登了京东CEO刘强东的一场内部分享演讲,刘强东透露,有的估值两亿美元的二手车APP公司交易量少得可怜,“只有两辆!还是员工自己买的”。刘强东认为,当下互联网泡沫已到了一个顶峰,“在私募市场,估值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国已经超过50家”。
张瑶说,这轮泡沫是VC炒起来的,很多VC追风抢的项目是同一类型,造成同质化严重,创业过剩,VC也过剩,项目的对手有成百上千个,“VC投资的时候以为命中了下一个十年的超级创业者、超级商业模式,但因为同质化VC退出收益得不到保障,于是他们的资金越投越少”。
倪正东也提道,VC是这一轮创业泡沫的间接始作俑者,大量的资本涌入造成了创业公司估值的水涨船高,有些VC放纵创业公司吹嘘自己的融资金额,“当泡沫破裂时,VC的钱无法跟上,创业公司供血中断,受损的还是创业公司和VC自己”。
事实上,创业市场泡沫的疯狂早已引起创投界的关注。早在一年前,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就写过一封给经纬系CEO的信,张颖警告,资本市场的热度必将转冷,“会有很多融不到钱的创业公司将在短暂的黑暗中倒下”。
张野认为,创业的泡沫不要说遭遇寒冬,就是没有寒冬,挤压泡沫的时间早晚也会来到,寒冬论应该说是加速了泡沫的挤出。相比寒冬,泡沫更加可怕。
也有乐观者。牟斌认为,前期基金盲目投资导致一定程度上泡沫的积累,寒冬到来反而可以让一些优质的企业脱颖而出。李治国认为,以前只知道跟风的投资人开始彷徨,这又会变成聪明投资者的新一波机会,因为这时候反而能够以更合理的价值投到更好的公司。
张野表示,天使投资投的是未来,真正惧怕的是秋天,真正置身寒冬的时候,天使投资人是不怕的。李治国说:“动物经历了春夏秋冬才会更强壮,而熬过去的创业者就会变成新一代的创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