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128小时》动情地称:“弱肉强食的互联网热带雨林,生存和死亡从来都只在一线之间。凛冬已至,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将陆续倒在大片的血泊之中,成为雨林的养分。”
对于考拉之死,业内有不同的说法,有分析认为,考拉班车业绩难以支撑,“过度依赖资本不行,项目自己得有现金流或者别的资本”。
协同工场创始合伙人金海涛向本报记者表示:“相比于过去创业只要ideal+融资的模式,互联网行业出现逆转,很多项目没有壁垒没有竞争力,尤其是资本寒冬的到来,融资在向两端靠拢,企业的竞争力转向产品的设计本身以及供链的管理”。
O2O死亡名单真假在其次,重要的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已经袭来。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个领域的O2O倒闭项目,其中外卖、洗车、教育、旅游等领域首当其冲,而餐饮O2O则是重灾区。
中关村创业大街作为中国的创业标志性领域,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W咖啡馆喝一杯咖啡后,将全民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推高。9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几大创业咖啡馆看到,尽管洽谈创业项目的人士仍然络绎不绝,但资本寒冬已成了创业者避不开的话题。
事实上,过去风光无限的电商创业型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作为B2B的创业电商企业一亩田,继卷入数据造假风波后,8月底突然被曝出千人大裁员,一亩田对外回应则是“业务板块调整”。
最近,有外贸电商第一股的兰亭集势再度传出裁员潮。公开报道称,从今年6月开始,兰亭集势大部分员工只发底薪,已有近500人离职。同时,兰亭与供应商的矛盾也在激化,不仅经常拖欠货款,还对供应商进行强制压价、收缴杂费等。
兰亭集势总裁助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称,现在的报道普遍失实,我们到时会作出企业的统一回应以消除误解。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对本报记者说,兰亭集势自身业务拓展乏力加上竞争对手挤压,造成业绩下滑。兰亭早期借助先发优势取得快速发展,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进军造成平台的价格和品牌优势开始削弱,“本身业绩下降,而新业务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融资是重要因素”。
在张瑶看来,大部分死亡的O2O企业都陷入到局部思维,他们只是通过不断的刷数据、刷订单、刷用户找VC、PE接盘。
由于上市公司及各类VC/PE基金投资了大量项目,A股的动荡很快波及到创业市场。倪正东称,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他们的钱很多是由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而来,一级市场暴跌导致他们的资产缩水,从而影响到了一级市场基金投资,进而影响到一级市场VC/PE的投资节奏。
目前已获B轮融资的大宗商品电商找塑料CEO牟斌说,资本对创业型企业的投资在减少。挖财网CEO李治国告诉本报记者,二级市场的低潮的确已经影响到一级甚至早期投资市场,最近投资机构都大大放慢了投资步伐。
资本寒冬,基金惜投,创业企业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8月共发生投资案例275起,总投资额达39.57亿美元,金额环比下降63.58%。相比于7月份投资市场的火爆,8月投资市场已整体降温。 谁制造了创业泡沫?
如果说,资本市场只是引爆创业泡沫的导火索,而创业本身的泡沫则不可小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政府、企业、个人都一哄而上地在创业投资,各种各样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这些资金很多来自于房地产、煤炭等领域,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资金大量流入的时候迎来繁荣期,同时还容易制造泡沫。
“当一个东西过热的时候,大家就要警惕它了,现在创业者的整体情绪都不理性,要么过度乐观,要么过度悲观。”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近年创业圈掀起各类的APP创业热为例,APP项目估值水涨船高,甚至一度超过硅谷。虎嗅网最近刊登了京东CEO刘强东的一场内部分享演讲,刘强东透露,有的估值两亿美元的二手车APP公司交易量少得可怜,“只有两辆!还是员工自己买的”。刘强东认为,当下互联网泡沫已到了一个顶峰,“在私募市场,估值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中国已经超过50家”。
张瑶说,这轮泡沫是VC炒起来的,很多VC追风抢的项目是同一类型,造成同质化严重,创业过剩,VC也过剩,项目的对手有成百上千个,“VC投资的时候以为命中了下一个十年的超级创业者、超级商业模式,但因为同质化VC退出收益得不到保障,于是他们的资金越投越少”。
倪正东也提道,VC是这一轮创业泡沫的间接始作俑者,大量的资本涌入造成了创业公司估值的水涨船高,有些VC放纵创业公司吹嘘自己的融资金额,“当泡沫破裂时,VC的钱无法跟上,创业公司供血中断,受损的还是创业公司和VC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