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和记黄埔集团地产(天津)有限公司以4750万美元资本,完成了在天津和平区的工商注册,正式入驻和平区投资发展集团明星工业园。和黄年报显示,截止到2003年年底,和黄在内地的土地储备约有238.78万平方米。经过一年半的圈地运动,到2005年6月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超过600万平方米。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嘉诚已经完成全国13个主要城市的资本布局,涉及总额400亿元。在这400亿的资本王国里,其中不少是李嘉诚03和04年出手所为,但颇为蹊跷的是,他基本都是在今年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上才对外宣布上述布局的。
“超人确实有不同凡响之处。”北京一家从事地产咨询的公司至今还记着,早在2001年的时候,和黄就要投资30亿元在朝阳路板块推出高档住宅项目,这在当时引起北京地产界的一片惊呼,但当和黄以7亿人民币拿下这块37万平方米的地块后,随即就陷入了沉寂,而且一沉就是4年。“现在那片地块的地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市场上常有人赞李嘉诚先生最懂得把握入市时机,常买到平货。可惜偏是李嘉诚买地的时候,小市民不敢买楼。”这是一位地产老总当年对李嘉诚的理解。其实,在2005年的上海,无论是买地还是买楼,都是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这与投资无关,它是一种战略选择。”业内资深人士如此看待如何把握入市时机。
李嘉诚在2005年的东成西就,依稀让人再次看到了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地产圈特立独行的超人形象。1964年的香港市场俨然一片狼藉。物业价格暴跌,楼市暗无天日,但李嘉诚依旧疯狂地购入地皮、楼宇,而且只买不卖。看到时机大体成熟,李嘉诚在1971年正式组建了自己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地产复苏,股票市场开始狂热,李嘉诚将其25%的股票投入股市,从中大获巨利。1975年,李氏拥有楼宇面积500万平方英尺。随后,世界经济衰退也严重打击香港市场,李嘉诚反而又购入一批地皮。到1978年,他已拥有楼宇面积1500万平方英尺。1981年以后,其建筑楼宇的土地面积又增加2900万平方英尺,李嘉诚成了香港除港府之外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同时,李嘉诚也成为领衔八十年代香港楼市的代表人物。华人首富的资本基础正是在这个时代奠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