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就是德才兼备”,柳传志上周首次披露了他对“大家庭”接班人的选择标准”。“德”指的是事业心与责任心,“才”指的是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就“才”而言,大家(指五大少帅)都差不多。但在“德”方面,我要求的不是普通的事业心,而是要把联想的事业当成命来做,心胸要宽。
四十岁才开始创业
1944年4月29日生,上海人,祖籍江苏镇江市。1961至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1967至1968年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1968至1970年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1970至1983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83至1984年在中科院干部局工作。柳传志说他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当时,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成大事要立意高远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当时只有11个人和20万元资金,柳传志的名字也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但十几年后的柳传志成了大事,让联想成了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而当年笑傲江湖的英雄,风流却被雨打风吹去。柳传志把这个鲜明的对照归结为创业之初是否立意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