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围大多是破铁皮旧木板搭建的小屋,大多数人家用不起空调。在街上看到的多是年轻人,在当地,40-50岁已经算是长寿了。
他成了东南亚“烟草大王”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陈延奎在一家烟厂做工。当时,日寇侵华,闽南沿海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仅4岁的陈永栽随父母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昔日被人们称为“吕宋”的菲律宾谋生。几年后,父亲身患重病,只得举家陪同父亲回乡治病。当跟随叔父重返菲律宾时,陈永栽已经11岁。为了补贴家用,他只好在烟厂当童工。他白天干活挣钱,晚上挑灯夜读,以顽强的毅力修完了中学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远东大学化学系。之后,他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科程。毕业后,他在一家公司任实验室助理,不久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1954年,他和朋友合资开了一家玉米淀粉加工厂,不赚反赔。这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击垮意志坚定的陈永栽,他曾说:“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关键是将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的条件。”他没有活在失败的阴霾中,而是将借来的钱创立了甘油公司和化学原料公司,这让他初尝了赚钱的滋味。
1965年,陈永栽经过缜密的考察,在马里拉市郊的购买了一块土地,创办了福川烟厂。没想到,1968年的一场台风天灾,使得福川烟厂内的大批机器几乎都泡在水里。陈永栽和工人们同心协力在风雨中抢救厂房机器,并将湿淋淋的烟草一一从水里捞起。
烟厂初创时期,厂房简陋,只有两台二手的卷烟机,主要的产品是薄荷味的“清凉”牌香烟。由于资金匮乏,新产品缺乏知名度,产品销路很差,一度威胁到工厂的生存。他认真地做市场调查,试着把黑色的商标换成红色,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不久,他又发现,自己生产的香烟最符合当时居住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穆斯林人的口味,在当地的销量稳居第一。他决定顺应这种需求,以市场前景广阔的中档香烟为发展重点。主意一定,他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扩张,添置先进设备,改建旧有厂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