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选择恰当的渠道变革时机
改革总是要或多或少付出一些代价,选择恰当的改革时机能够控制改革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改革的成败。
时机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本行业的时机,一个是本企业的时机。
在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渠道的要求不一样,企业的渠道建设要符合行业发展对渠道的要求,例如,在快速成长期,应该尽量扩大渠道覆盖区域,深入到分销末梢,一旦进入成熟期,就能收获巨大利益,联想和长虹在90年代中期的渠道建设就为他们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渠道成本即使高一些也不要紧,因为可以从急剧扩大的销量中获得补偿,而错失市场机会的损失会更大。
在行业成熟期的改革应该在保持和扩大渠道网络的基础上,依靠渠道深耕来实现最大规模销售,并同时降低渠道成本,为行业平均利润降低和行业衰退期的来临做好准备。笔记本电脑市场快速增长使得各个企业都在扩大渠道网络方面大做文章。2003年12月,三星笔记本宣布取消全国独家总代理制度,改为区域代理制,并确定了十家区域总代理。2004年2月,东芝笔记本电脑放弃了长达九年的独家总代理制度,采取了多家分销制度。这些企业的做法都是为了扩大渠道覆盖,同时通过扁平化来降低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改革时机。一般来说,最好能在业务上升期或稳定期进行改革,在这个阶段,企业心态相对平和,承受改革阵痛的能力强,有助于改革的推进。
对于产品有明显销售周期的企业来说,通常应该选择销售淡季进行渠道变革,争取在旺季开始之前基本完成渠道调整。
6.建设多元化渠道的配套措施
国外的手机厂商在进入中国初期普遍采用总代理制,当国内手机厂商普遍进入手机连锁卖场和开发二三级市场时,国外厂商却长时间按兵不动,最根本的原因渠道变革遭到总代理的抵制,国外厂商一条腿走路,使得他们在渠道变革时的谈判能力下降,国外厂商渠道的落后给国内手机厂家依靠更广、更深的渠道优势而后来居上的机会,从这里看出渠道多元化的重要性,它可以降低过分依赖单一渠道的风险,提高厂家对渠道的控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