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到湖北车桥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全国颇具规模的汽车生产厂家。
一大早,她守候在供应处门口。女处长来了。“你好!我们是江苏的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有几十个人要吃饭……”“要讨饭,到慈善机构去!”女处长“砰”地关上门。那年冬天特别冷,站在门口,凛冽的寒风割着她的脸,也割着她的心。她始终没走,她想让女处长听她把话说完。
临近中午,供应处的门开了一条缝。“进来吧,外面怪冷的。”门缝里,女处长的脸有了一点点表情。
坐在女处长对面,几分钟内,姜月兰讲了她的厂、她的产品、她的员工、她的抱负。女处长静静听着,一语不发。姜月兰看到了希望。
回到旅馆,她对老板说,她打算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于是,第二天早晨,她提前到供应处报到。她手脚勤快,帮着打水、打扫卫生、收发邮件。
“你们企业太小了,我们这么大规模的国营企业是不可能跟你们合作的,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女处长发话了。
“可是,我们有信心保证产品质量,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女处长依然不松口。姜月兰没有死心,依然日日去报到,成了那里的勤杂人员。一个多月后,女处长说,你先回去,根据我们提供的图纸生产一批样品带过来看看。
几天后,姜月兰拿回样品,女处长很满意,当场跟她签下一笔800万元的订单。这是姜月兰接下的第一笔业务,这笔订单扭转了企业的命运。
磨难成就了我
2001年,正当企业红红火火发展之际,流言射向姜玉兰。
同样,被流言击中的还有那位负责销售的股东。在世俗的眼中,一男一女在企业当家,配合默契,怎会关系不暧昧?那位股东受不了中伤,黯然离去。
而让姜月兰更黯然的是,他不但撤走资金,还撤走公司80%的业务。
人心涣散,不少工人想走,企业再次陷入困境。
召集起全体工人,姜月兰立下军令状:“大家请给我3个月时间,3个月后,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这3个月,我出去跑业务,你们在家休息,每个月可以领取250元生活费。”工人们将信将疑,他们终究还是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