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的“生存法则”

   2023-11-15 互联网1900

  国美走到今天,经过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在1993年,黄光裕意识到要拥有品牌,他将自己在北京的门店统一叫做“国美”;

  第二次,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  第三次,是在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从天津开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略地”,迄今在40多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地盘”。而在1987年刚起家时,国美只是北京珠市口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

  从百平米小店到如今的国美,无论在空间拓展上,还是时间抢占上,黄光裕都遵循着超级速度的原则。

  在各地开业,国美都会选择午夜时分,还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象。国美由此得到了“午夜杀手”的称号。而在每次计划实施前,就是无数次高强度运作的工作会议。这样的会议,有时可连续开上十几个小时,甚至会连续开上几天几夜。这时,黄光裕的手下一个个快要倒下了,而他依然精神炯炯。一位刚加盟国美的中层深有感触,“黄总就是一台不停歇的发动机”。  国美电器门店数由2001年的32家猛增到2004年底的144家,与此同时,国美电器2004年净利润达4.58亿元,比上年的1.79亿元猛增155.87%.

  在极速扩张规模的同时又保持如此强劲盈利能力,国美引来无数人的好奇。有研究者指出,这是一种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业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为“类金融”模式:国美、苏宁在和消费者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至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这使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而强大的现金流使其得以进一步扩张,并由此吸引更多现金流。这就像银行吸储一样。不同的是,国美无需为“储户”支付利息。这种方式也被称为“飞行加油”。  但说到底,这种模式依赖于国美在不断扩张中建立的,对渠道的掌控能力。而国美最初以最低价进行“买和卖”的策略,为此奠定了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