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新能源催生中国新首富

   2023-07-11 互联网2680


  施:这可能是西方国家一个是政府的重视,另外一个是普通老百姓的素质。他们对能源危机的意识,比我们国家的国民这个意识要早很多,而且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很强。

  叶:我们知道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价钱是沼气发电的7倍,风能发电的6倍,以及火力发电的11倍,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经济上达不到一个支付能力?

  施:其实我们有一个误区。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老百姓每度电费增加一分钱,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

  叶:每度电增加一分钱就可做到吗?

  施:对,你可以计算一下。在欧洲,德国就是政府给了政策,如果我们家装了3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那么我发的电全部能够卖给电力公司,电力公司会以比一般的发电高很多的价格收购,在德国就以5块钱一度电收购。收购的电力公司也是一个企业,不可能自己掏钱来收购高额的电价,他会把这个多余的成本摊销到每个用户,摊销到每家每户,德国每家每户一个月只要多付一个欧元,中国的人口是德国的多少倍?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国内如果每家每户每度电多付一分钱,中国太阳能市场就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且让你每度电多付一分钱,我估计连感觉都没有。

  科技致富

  叶:你接触到太阳能发电行业是在读博士的时候,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吗?

  施: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1988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到澳大利亚去留学。可访问学者只有一年,当时出国很不容易,所以想寻找留下来深造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我的导师马丁·格林教授。

  叶:马丁·格林教授曾经是2002年的诺贝尔环境奖的获得者,被称为世界“太阳能之父”。

  施:对。马丁·格林教授当时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的一位教授,他所在的电子工程系还有一个太阳能光复研究中心,就是太阳能发电电池的研究中心。我也是碰碰运气,就敲了他的门。当时下午五点。敲开门,我把来意说了。他说这里没有工作。后来我就说,我并不是要找一个全职的工作,我只是想找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后他说,请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