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红颈鸵鸟。分为北非红颈鸵鸟与马塞红颈鸵鸟。北非红颈鸵鸟原产地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头顶无羽毛,周围长有1圈棕色羽毛,并一直向颈后延伸,雄鸟的颈和大腿为红色或粉红色,喙和跗跖更红,在繁殖期特别明显,有裸冠斑。马塞红颈鸵鸟原产于肯尼亚南部至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头顶有羽毛,雄鸟颈部和大腿为粉红色,繁殖季节变为红色。腿部亮粉红色,尾羽污白色,略带褐色或红色,在颈部大约1/3处沿着黑色体羽替代裸皮处有一小圈白色羽毛。红颈鸵鸟饲养较少,主要是用于导入血液提高非洲黑鸵鸟的生长速度和增大体型。
3、非洲黑鸵鸟。人工培育品种,是在南非利用蓝颈鸵鸟等原始品种通过杂交后长期选育而成。非洲黑鸵鸟体型较小、腿短、颈短、体躯丰厚,性情温驯,羽毛密集,分布均匀,羽小枝较长,看上去非常漂亮,便于饲养管理。其产蛋性能优于蓝颈和红颈鸵鸟,一般4―5岁的雌鸟年均产蛋100枚,优秀者可达150枚。
鸵形目其他主要类群
1、澳洲鸵鸟
体羽黑灰褐色,各羽的副羽十分发达,成为与正羽一般大小的羽片,翅羽退化,仅余7枚与体羽一样的初级飞羽,头顶不具盔。内趾爪不发达。成鸟体重30―45千克,最重达55千克。高1.5米左右,雌雄鸟相似,成鸟头顶和颈部为黑色。繁殖季节雌鸟头和颈部具有稠密的黑色羽毛,幼鸟的头和颈具有黑色横斑。
2、美洲鸵鸟
主要特征及外形似非洲鸵鸟,但体形较小,雄鸟小于雌鸟,雄鸟身高约1.3米,雌鸟身高约1.4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