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戒“鸵鸟”心理

   2023-12-16 互联网178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金融知识逐步普及,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程度及热情不断提高。在经历了股市大起大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一些投资者

近年来,随着金融知识逐步普及,社会各界投资参与程度及热情不断提高。在经历了股市大起大落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一些投资者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不仅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加深,而且判断投资品走势的能力日渐提升。尽管如此,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百姓投资理财仍存在不少误区。在记者的采访中,“鸵鸟”心理这个话题就多次出现。
  不少理财师直言,诸多投资者对于亏损产品不舍得止损,抱着赌博的心态希望其可以回本。这是很多投资者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很多投资者被长期套牢的主要原因。记者了解到,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公司此前有过一项调查,51.81%的个人投资者没有止损计划,48.19%的个人投资者会设置止损计划,但其中仅有3.03%会严格执行止损计划。
  “对于业绩差的基金,不能坐等其回本,而要仔细分析原因所在,及时改变投资策略。”对于如何克服“鸵鸟”心理,不少理财师都有这样的建议。同时,一些投资者过分迷信新的投资产品。但是,数据统计,新发基金业绩普遍低于同类型老基金。
  此外,资产配置要避免“糊涂账”。在资产配置方面,很多人都知道分散风险,但其实并不了解其中的门道,对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虽然投向了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各类型“篮子”,但并不了解投资标的属性,没有做好资产配置中具有固定收益的“打底”保障,因此难以抵抗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