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杨绵绵:我在海尔20年

   2023-09-13 互联网2230


  当时,不懂冰箱怎么造?我就去图书馆找怎么做冰箱的书,终于找到一本叫《电冰箱》的书,作者叫单大可。一打听,这人在上海,于是我就赶到上海去找到他来做顾问,让他从头给讲了一遍冰箱的基本原理。当时,厂里还派了一个技术部门到北京雪花冰箱厂去参观学习,偷偷学艺,根据带回的零部件,自己画出图纸,然后用单大可教的“土办法”来造冰箱。当时,大家就一个想法:争口气,造出冰箱,促成引进项目。

  每个企业都知道抓质量的重要性,但海尔抓质量之早、之狠、之一贯还是超出了一般企业。为什么?说到底,质量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诚信问题。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已经成为我们海尔发展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在这个事件中,我和张首席扣掉了自己当月的工资。我的质量管理神经也受张首席的启发,紧绷绷的。我认为抓质量仅仅有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有一次,我在冰箱某分厂检查质量工作,在一台冰箱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头发丝,责任者不以为然,认为头发丝并不影响冰箱的质量,拿掉就是了,何必大惊小怪。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马上召集所有有关人员开会进行讨论,我就想通过这件事最

  终使责任者心服口服,让质量意识渐渐融入每一位员工心中。

  让3万个职工变成3万个张瑞敏

  在我的印象中,张首席几乎天天在看书,尤其爱看中国古典和国外的相关书籍。他从中国古典中悟“道”,从西方书籍中学“术”。如今的他是国际知名的管理大师,但20年前的张瑞敏完全没有今天的这些理论和经验。最可贵的是,张首席善于学习,但又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他也善于实践,这就是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我认为,之所以海尔会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张瑞敏素质的提高比海尔的发展更快,否则,要么企业不发展,要么张瑞敏被企业淘汰,所以他说做企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张首席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又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由兼并企业而总结出来的著名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哈佛大学收为教学案例,海尔由此成为被哈佛大学纳入MBA案例库的首家中国企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