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80年代的年轻企业家们

   2023-03-08 互联网4960


  他们是谁?

  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25岁),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25岁),MySee首席执行官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技术主管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首席执行官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24岁)……年轻多么可怕!

  他们因何成事?

  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代人的命运。

  计算机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普及,互联网大潮在90年中后期滚滚袭来,这正是“80后”一代性格尚未成型、思维尚未定格的时候,计算机和互联网,完全融入了这一代人的大脑和心灵,双方从此血肉相连。

  上一代的丁磊、陈天桥们是在大学毕业工作数年、攒够第一桶金之后才走上创业路,更上一代的王石们是经历过“文革”的苦难从“倒爷”开始。而这一代刚年满18,就夹了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他们主动选择了“另一种”教育方式。互联网这座虚拟时空里的“大学”在很多层面上反叛着以一间讲堂、一套书本、一种方言、一个系统为依托的传统教育。在《中国企业家》采访的10来位“80后”创业者当中,许多人都从未在传统教育体制内获得肯定。这与上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大多身为“海龟”、或者在大学成绩优异有强烈的反差。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这是戴志康大学4年的成绩单。茅侃侃甚至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再不及格,按国家政策,失去了考大学的资格。MySee的创立者是“80后”一代中罕有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但是,邓迪读新闻专业,却醉心于数字技术、日日自学,毕业第一天就创办互联网公司。而高燃在清华“上课非常少,没意思”,而是广听讲座、广读闲书。

  在李想看来,这正是“80后”的一代人所具有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不顾忌那些别人认为是必须去做的传统,破除墨守成规,只做最正确的事。

  互联网无限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生活层次……不再只能与相同地域或者相同年龄的人为伴,而是通过网络,吸纳全球信息,跟天南海北的人相识、结交、碰撞。虚拟空间里,足不出户,即可“读天下书、行万里路”。茅侃侃在15岁就通过互联网跟比自己年长几岁甚至几十岁的人切磋,逐步巩固了全面的社会资源。又尤其对于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知己”的人,互联网更是一根救命稻草,比如戴志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