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
“这是一个不甘于现状,总能别出心裁的撒拉汉子”,初次见面的马乙四夫便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站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公伯峡水库的码头上,望着近七亩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排排整齐的网箱,和网箱里游动着的一条条金樽、虹鳟鱼,眼前这个42岁的撒拉族汉子更加使我们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把高原冷水鱼养殖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从而带领周边的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他那极富民族特色的撒拉人家的庭院里,马乙四夫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马乙四夫的父辈就很有经营头脑,上个世纪80年代初,购置了电磨榨油机,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榨油。当时,不到20岁的马乙四夫,就跟着村里的长兄们出门挣钱,几年下来,真正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360克黄金。

回到家乡,他又卖掉了家中的50多只羊,凑足了钱,购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跑起了循化县第一辆出租车。这一举动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完全是不务正业,但马乙四夫很快就用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了乡亲们的疑虑,看到跑车效益不错,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加入进来。
而此时,马乙四夫却转让了面包车,又买了两辆东风车,和弟弟转战格尔木,从事货物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