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之初,中信香港第一个大手笔就是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国泰航空公司是老牌的英资公司,也是国际性航空公司。收购之前,为了说服董事会成员,荣智健花6个月时间做调研,北京总部在听到他的汇报之后,不到5天就批准了,国家有关部门还特批给公司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此事震动之大,行事之隐秘,据1987年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连中国民航总局的局长都是事后方知。
1989年底,中信香港以3亿多港币的代价收购当时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49%的股权,并通过注入港龙航空等资产,进一步扩大其在泰富集团的股权至85%左右。中信香港成功收购泰富发展后,于1991年将其更名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遂成为中信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增发3亿多股新股给中信香港,用于收购中信香港持有的国泰航空股份;同时,又增发3亿多股新股给李嘉诚等香港富豪。红筹注资加“李嘉诚”效应,很快便使中信泰富的股票价格从每股5元多升到9元港币左右。
90年代中前期,中国经济形成新一轮开放潮,而香港则处于“回归”前夕。香港富豪到中国内地投资,需要有人牵线搭桥。当年的荣智健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自然会成为香港富豪和高官们的通往内地的重要“桥梁”。当时香港最富有的商人,包括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等乐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投资银行界叱咤风云的梁伯韬更成为其顾问。
借助“红筹”概念,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动作频仍,其股价也是扶摇直上,至1997年最高时接近50港币。
个人财富来由
1992年,中信泰富开始其第二轮资本运作。上世纪90年代初,恒昌行的大股东有意出售该公司。荣智健看中了恒昌拥有的高档轿车代理权等资产的潜在价值,便和李嘉诚说服恒昌的股东,将其股份卖给了中信、李嘉诚和荣智健等。然后,中信泰富在1992年初以远高于其净资产的价格增发股票给公众,用于收购恒昌控制性股权。这一轮交易完成后,中信泰富的股票又从每股9港币一路猛升到1992年底的近14港币,市值升到170亿港币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