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永乐的连锁规模突破了20家,扩展至江、浙等地多个城市,年销售额实现20个亿,也就在这一年,已经在上海开出9家门店的外地巨头国通电器轰然倒下;2002年,永乐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达160亿元,全国排名第三的家电连锁公司,而在上海市场则以65%的份额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
随后的2003年12月,永乐兼并广州东泽电器,第一次走出了长三角。就从这一年3月永乐注册资本由3150万增资到1亿元开始,最高曾拥有75名成员的职工持股会中众多成员的身影也开始从永乐股东大会上消失,他们纷纷把自己的股权转让给陈晓、束为、刘辉、袁亚石四人。
引入海外资金协助上市
2005年1月,摩根士丹利以5000万美元获得了永乐20%股份,成为永乐第三大股东,开始谋划帮助永乐在香港上市。此时,永乐的自然人股东只剩下了董事长陈晓、副董事长兼副总裁束为、副总裁兼江苏公司总经理刘辉、董事袁亚石。
从4月开始,永乐以每个月“吞并”一家当地企业的速度,把江苏广源、南京上元、成都百货(电器)收归麾下,到7月,更是把河南通利和灿坤3C(渠道和通货)“一口吃下”,永乐终于一鼓作气摆脱区域性连锁卖场的形象,成功地于9月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聆讯。
而今天中国永乐的正式挂牌,将使陈晓凭借其在上市公司中拥有的约15%个人股份,身价至少达到8亿元。
而且,由于中国永乐约23.56%的股权受益人,属于永乐四位高管———沈平、王明华、黄保明及朱建军以及46名上海永乐现职员工、离任员工及业务顾问,而这50人的股权以信托方式交由陈晓全权决定,因此,即使摩根士丹利通过亚洲直接投资部持有中国永乐19.04%的股份,高于陈晓的15%,但是,永乐的话语权仍牢牢掌握在陈晓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