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鸭子,是受到很多江南水乡农民欢迎的一种致富方式,因为江南水乡河道多、水田多,放养鸭子很有优势。但由养鸭带来的环境污染、水源浪费问题,却也限制了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农民们对养鸭的热情也在逐步随市场降温而下降。这时,我市南浔区善琏镇的浙江卓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者沈建良,通过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开发“水禽旱养”技术,避免了这些问题,为这个传统农业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记者近日就来到了这家公司,采访了公司总经理沈建良,和他聊起了养鸭的经历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
跟着父亲养鸭 学会了看市场走势
沈建良是南浔区善琏镇港南村人。因为父亲就是一个养鸭户,他就从跟父亲学习养鸭开始,一步步走上了职业化养鸭的道路。
“我16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养鸭,那时候都是放养在河道里的,而且那时善琏镇上养鸭的人也不多,大多养鸭人家就是卖卖鸭蛋,鸭蛋价格高了就赚一点,低了就赔。”沈建良说,因为跟着父亲学会了养鸭,他也就顺其自然的“子承父业”,开始养鸭。当时,沈建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业将成为他终生的事业。
1999年,他承包了善琏镇港南村30亩水田,开始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养殖小麻鸭、种鸭1万只,当年就赚了30万元左右,掘得了规模化养殖的第一桶金。养殖技术的成熟、积累,以及对市场行情趋势的正确判断,第二年他全部转养利润高、风险大的种鸭,规模逐年扩大。

2000年前后,全国鸭养殖市场萎缩,导致很多地方的养鸭户损失惨重。这个时候,沈建良的种鸭场也受到了影响,但他已经发现了一个机会:同样是卖鸭蛋,如果卖肉鸭的种鸭蛋,是不是就不受市场影响呢?这样不仅利润高,还能将肉鸭市场的源头占住。2001年12月,沈建良在南京家禽市场接到了一个订购2万斤种鸭蛋的合同,也开始了他新的创业。
对于一个养鸭户来说,最怕的就是市场价格的波动,无论是高是低,他们永远没有办法预测,也没有办法阻止,因此养鸭的收成在很多养鸭户看来,就是靠运气。2000年到2003年间,善琏镇上养鸭子的人家数量增加了很多,但仍旧以养麻鸭卖鲜蛋为主,几乎所有的养鸭户都在家门口等待客商上门,所以鸭蛋的行情一遇到低谷,养鸭户们就赔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