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家当时也遭遇了市场寒流,就是2004年的时候遇到非典和禽流感,那时的鸭子根本卖不出去,光那一年我就赔了近千万。”沈建良说起当时的情景,还是不胜唏嘘。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家的养殖规模已经很大,而且他组建的公司也才刚刚起步,这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沈建良有些后怕,更有些庆幸。他说,是禽流感让他意识到了市场的风险,也看到了传统养殖业的脆弱。于是,他就想办法,通过提高养鸭产业的价值,避免市场风险。
在2003年,他创建了湖州众旺禽业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把养鸭产业做大做强,沈建良引进了新品种樱桃谷(SM3)优质父母代种鸭进行推广,并建立了湖州众旺种鸭场,同时组建南浔善琏建旺禽业合作社,引导全镇养殖户向规模化、科学化饲养方式转变。沈建良说:“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将养鸭户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市场风险,同时也能保护养鸭户的利益,不让市场低谷伤到养鸭户的积极性。”
在他的积极推广下,新品种的种鸭销路大开,很多当地农户和周边几个镇,甚至嘉兴等地的农户也慕名而来。同时,沈建良的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对社员实行保护价收购,让养鸭户们放心养鸭。目前,该公司已经带动周边农户1600多户养鸭,每年孵化种鸭达1500多万羽,种鹅数十万羽,201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他们创建的樱桃谷种鸭养殖基地已经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水禽繁育基地,沈建良和当地农户创建的合作社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专业合作组织、省示范性合作社、湖州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湖州市先进农民合作组织、市级先进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引入先进农业科技 发展“水禽旱养”
随着沈建良的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养的鸭子也在不断增长,新的问题随之出现。
鸭子养殖是水乡湖州的传统产业,养殖户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四通八达的河道、水田进行养殖,但这种养殖方式易对水质造成污染,而且规模越大,环境污染问题也越突出。看到往日清澈的河道被大量水禽搞得浑浊不堪,沈建良陷入了深思。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理应要考虑更多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对当地的生态不能造成破坏。”沈建良说。为了解决环境污染的难题,他下定决心,开始钻研“水禽旱养”技术。
2006年,沈建良找到了浙大、省农科院的专家,与他们合作攻关“水禽旱养”技术。“水禽旱养”就是将养殖场搬至内陆,利用水池进行养殖,并逐步建立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外河水质的污染。后来,沈建良和专家们经过改进,又将水池改为水沟,进一步节省了水资源。据测算,水禽旱养模式可节水80%,节约土地30%。养殖污水先进入集污池,再经沉淀和厌氧发酵处理后,废水已完全符合农业灌溉标准,可直接排放至农田。同时,采用水禽旱养标准化技术,料蛋比、产蛋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等技术指标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均有明显提升,疫病防控得到明显加强,发病率显著下降。
现在,沈建良还在研究将养殖污水处理后,排放至鱼塘中,用于淡水鱼和小龙虾养殖,再将通过养殖净化的水,用提水泵回用至樱桃谷种鸭的嬉水沟,实现“鸭-鱼-鸭”水体循环利用,真正做到养殖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