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草、喝井水、生病了喂中药
近日得闲,骑电动车郊游。途经南市街道梨坑村时,听见“哞哞”的牛叫,四下环顾却不见牛踪影。正纳闷间,只见一壮汉从一辆三轮摩托上抱出一大捆青草,向一幢红砖平房走去,原来,这里有个养牛场!

这牛棚有10间屋子大小,里面没有墙和柱子,觉得很是开阔。中间一字儿堆着高高的一排牛粪,两旁靠墙拴着12头牛,其中11头黄牛,只一头水牛,另有一头小牛犊,绕着母牛吮奶吃草,甚是快活。
“这些牛都不耕田,是专门供应市场的菜牛(肉牛)。”吴天录说,“一年宰杀一次,一般在春节前。”由于这是正宗的土黄牛,肉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远近的百姓都会赶到家里来买,有的早几个月就预订好了。”据说,横店、南马、吴宁甚至义乌等地每年都有不少客户慕名前来购买,因此,吴天录从来不用为牛肉的销路担忧。

吴天录是梨坑村甲坞人,今年49岁,已经有20多年的养牛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家里耕田地的需要,吴天录养了两头水牛,摸到了牛的脾性和养牛的门道。后来,村里有了拖拉机,耕田不再靠牛力,菜牛养殖业便应运而生。
开始的时候,吴天录把牛养在自己家里。一般养七八头、十来头,最多时养过15头,以水牛为主。前些年,在山脚下建起了这10间平房,养牛的规模有所扩大,一般养20来头,以黄牛为主,“如果全部利用起来,这幢屋子最多可养30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