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燕京啤酒宣布,从直管一级批发商发展到直管二级批发商;与北京二级批发商签订协议:不卖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此一来,渠道管理中心逐渐下移,燕京啤酒对渠道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加强。
显然,加强与二级经销商的合作是因为今年有新的对手进京。在运作“青岛大众”和“青啤1903”没有取得明显战果之后,青岛啤酒试图利用青岛“大优”获得成功。这次,他们采用了新的模式——三环、五星生产,青岛啤酒北方销售公司销售。
青岛啤酒北方销售公司属青岛啤酒北方事业部管理,它是青岛“大优”产品在北京的销售公司。公司从三环、五星买入青岛“大优”,通过经销商和公司的协售员队伍,将啤酒发往每个零售终端。
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正面交锋”已经展开。青岛啤酒北方销售公司的1000多名协售员正奔波在京城的啤酒零售点,为社区小卖部、烟酒小商店配送啤酒,关心他们的销售情况。青岛啤酒北方销售公司花费如此的精力在自建的直销网络上,是为了避开燕京啤酒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优势,企图在直销上有所突破。青岛啤酒北方销售公司方面的数据显示,青岛“大优”已经铺货到位的零售点达到30000个。目前,在北京东、北三环多数零售点都能买到1.5元/瓶的青岛“大优”。
燕京啤酒并不会放弃直销渠道上这一重要战场。燕京啤酒的两个销售部门也部署了销售人员在超市、餐饮这些终端细心耕耘。“之前,一大批质量型的终端已经牢牢控制在燕京啤酒手中,今年,会有更多的高质量的终端并入燕京啤酒的网络。”丁广学表示,公司啤酒销售一部、销售五部的300多名业务员的数量在进一步扩张中。
面对北京市场一轮又一轮的入侵者,燕京啤酒的保卫战也算有章有法。
过去的一年,燕京啤酒的15个系列产品被获准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获得国家首批“绿色食品A级”证书,在质量管理上更加精细。继执行ISO9001、ISO14000、HACCP三个管理体系之后,去年11月,燕京啤酒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进行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验收,成为全国首推试点单位4家企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