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黑龙江省逊克县山河村采访知青贾爱春和徐桔桔,初次见到她们,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贾爱春快人快语、豪爽直率;徐桔桔温润如水、气质娴静。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互补让她们配合默契,使逊克县山河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75年,贾爱春来到山河村,与老乡们一道上山砍柴、下地种田、养鸡、养猪、捕鱼、种菜。生活的艰辛历练了她,使她形成了坚强、爽朗、求实、上进的性格。1979年,贾爱春随着返城热潮回到了老家河南开封。然而,火热的知青生活,在她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情愫在贾爱春的心里愈发强烈,渐渐演变成为重返第二故乡的人生夙愿。
2009年9月,60岁的贾爱春第一次回山河村,看到房舍破败,集体经济解散,各家分散种田效益低,乡亲们日子过得并不好,甚至连个活动的地方都没有。她心里很难受,决定自己出资给乡亲们盖一间活动室。
在她不断的努力和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一座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在山河村建了起来,大家为它取名“知青会馆”。就在建房的时候,老乡郭齐生悄悄找到贾爱春:“我们致富缺个带头人,能不能找个上海知青来当村官,带领大家过好日子?”开始,贾爱春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却架不住乡亲们不断的提议。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辗转反侧……终于,她的心里锁定了一个名字——徐桔桔。徐桔桔是上海知青,在山河村入的党,对这里感情深厚,而且懂政策、有水平,是最佳人选。不过,徐桔桔正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月薪过万元。说服她放弃丰厚的收入不难,可年逾九旬的父母还住在敬老院,小孙女出生也不过百日,这些又怎能轻易割舍?从那天开始,贾爱春和徐桔桔每天电话频繁,在她的“强力攻坚”下,徐桔桔动心了:“大家如此信任,不能辜负了乡亲们!”
2011年国庆,徐桔桔把组织关系转到了逊克县,被县里委任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