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青”——被迫的“啃老族”

   2024-02-18 互联网1120
核心提示:在同村人眼里,他们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在同辈人眼里,他们是端上了铁饭碗的城市人,其实他们既无房又无地,处于城市与农村

在同村人眼里,他们是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在同辈人眼里,他们是端上了铁饭碗的“城市人”,其实他们既无房又无地,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夹层”,有人将他们称之为“新知青”——他们就是80后的农村毕业生。

    夹缝中艰难生存

    1980年至2010年,他们一步步走近三十岁。三十而立,意味着要成家立业。他们很多已成家,但立业却是遥遥无期。

    从入学的第一天,他们就被教导着,升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考上大学就获得了通向成功的钥匙。而如今,即便他们与城市毕业生拿的是一样的毕业证,但就业率却远远不如城市毕业生。
       
    留守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他们举步维艰;返乡务农,升学时户口转到学校,现在转回原籍,成为非农户口,已经失去可以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在城市与农村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被迫啃老

    三到四年的高等教育,几乎掏空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所有积蓄,但毕业后即使找到工作,薪资水平也相当一般。近50%的调查者表示他们的工资期望值在1000-2000元间。在高房价、高物价、高房屋租金的城市,这样的薪资水平让他们难以生存下去,因此他们不得不继续依靠父母的贴补来维持在城市的生活,被迫当上了啃老族。

    “新知青”中很多已身为父母,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抚养与教育,而城市的高昂抚养费用更使他们不得不将孩子暂放到农村,由父母照顾。

    刘娟夫妻在北京任职,她说在北京给孩子上个户口要上万元,还不加将来的幼儿园费用与生活费用,因此只能将孩子送回老家由公公婆婆抚养。儿子才刚满一岁,她只有放长假的时候才能回去看一下。上次回去孩子都已经不认识她了,只跟爷爷奶奶亲,她一抱就哭,她只能趁孩子睡熟后偷偷亲一下。刘娟苦涩地笑着说:“孩子也被自己拖着当上了'啃老族'。”

    返回农村,无户口、无土地;立足城市,无经济条件,“新知青”这个庞大的群体,成为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尴尬角色,大多“新知青”选择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不是真正的理想与抱负,这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的失败。从政策到企业到社会各界,应当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使得选择留守于城市的他们能够站得住脚跟,立志于服务农村的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脱离“夹心层”的尴尬地位,脱离“被啃老族”的身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