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勃:一个人的“豆瓣”

   2023-03-08 互联网4960

  从2004年10月开始,网站前期的开发经历了5个月,2005年3月7日,杨勃的“豆瓣”网开张了,并且第一天就有用户注册。杨勃说那时的搜索引擎还找不到“豆瓣”,第一个用户可能是在寻找域名时无意敲打douban进入的。虽然第一个用户只“注册了个ID,到处看了看,没有做任何事情,并且此后也没有再来”,但依然令杨勃不能忘记。

  “需要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开始最困难,需要想办法找些基础的内容让用户来评论,然后产生滚雪球效应”,为此“豆瓣”想到的办法是提供比价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利用这个搜索引擎找到同一本书在卓越或当当的价格。

  “开始我以为搜索是很困难的,试着写了一个,结果一次就成功了,此后我们才开始做网站本身的界面等等”,杨勃特别欣赏图片网站Flickr那种简洁的页面,因此“豆瓣”的用户界面“借鉴了Flickr”。后台的技术也是由杨勃一人完成的,“‘豆瓣’的规划就是冲着100万用户去的,而且是一个纯动态的网站,因此我特别重视服务器端的技术。”杨勃称,目前“豆瓣”网虽然有5万注册用户,但是只有一台单AMD处理器的服务器,内存刚被升到2G,到“100万用户时,最多10台服务器”。

  在用户、技术积累改进的同时,“豆瓣”网的功能也在积累和改变。开始“豆瓣”只有书评,推荐方式只有2种,一种是由每个用户通过自己喜欢的一些书找到同好的人,然后根据这些同好的列表获得推荐;另外一种是机器根据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进行推荐。后来,随着用户的创意出现了自由组合的小组、地方板块、同城系统等。

  “豆瓣”的生意

  “网站开张第一天就有人通过‘豆瓣’去当当买书”,杨勃已经不能记起第一笔生意的具体信息,他表示“豆瓣”网的收入来自与书商分账和广告,目前的营收可以支付网站的日常运营费用。

  像所有Web2.0的网站那样,杨勃也宣称对用户“永远免费”,“我们的核心价值是让用户发现新东西,如果我们做的好,用户就会发现有价值,就会去买。这样我们等于帮助商家做了营销,因此我们会与之分账”,目前“豆瓣”已经在和当当、卓越分账,杨勃称来自“豆瓣”的10个链接就会发生购买行为。“豆瓣”未来另外一个营收手段是广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