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赚了钱的李厚霖开始考虑投资,“当时也有一定的原始积累,那种数额如果做地产也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李厚霖最终还是选择进入珠宝行业,他的解释是希望能“做一个品牌出来”。
此时李厚霖能调动的资本大概有5000万左右,他用每年3000万租下了东方广场一个1200平米的大厅作“恒信”的“钻石宫殿”,而他的对手——周大福和谢瑞麟——的店面只有三、五十平方米。这个大胆的创意带给李厚霖的是“恒信”的飞速发展,三年后,这个“钻石宫殿”和“恒信钻石”都已经广为人知。
根据李厚霖的描述,这三年里他还成功地置换了南非一个钻石矿的股份,加入了世界钻石协会并成为它的重要会员,还让世界钻石协会的主席成为“恒信”的股东,但他拒绝透露更详细的情况。他强调说,一个奢侈品牌成功运做到现在,“没有一点真正的东西是做不到的,有些东西很微妙,比如南非大使是我很好的哥们,我和南非总统关系也不错”。
至于广受质疑的“夏威夷大学MBA学位”,李的解释是他毕业于夏威夷的一所“管理大学”,属于在职,“在中国授课,每个星期学4个半天,学习了两年。”他不断强调说这个MBA课程的学习对他没有帮助,“就是一些案例还有用”。
“恒信”发家之道
1999年,当李厚霖涉足钻石产业的时候,他面临的是周大福和谢瑞麟两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品牌。更困难的是,在钻石行业,品牌的确立和打破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是时间和资本。但此时的李厚霖,只有5000万,要想迅速崛起,只有找到捷径。
当时周大福和谢瑞麟的经营策略是在北京开很多分店,把钻石送到离顾客最近的地方,他们认为每开一家新店,总能带来销售额的扩大。但李厚霖不认同这个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