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于2001年第一代问世后,目前已是第四代机型,2005年苹果推出新一代号称是低价iPod的Shuffle机型,对于这个只有一条口香糖大小,价格低至99美元的新产品,Giesler教授评价说:“苹果不应该为了增长而不惜任何代价,苹果的品牌是建立在其特殊性之上的,尤其相对于微软和索尼来说。苹果应该进一步去设计更多性感、酷味、同时具有极高关联价值的新产品。”
iPod解密之二:经典学院派DNA
iPod:投入+技术+内容的完美结合
—专访哈佛商学院DavidYoffie教授
iPod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可以从使用者的成长数字看出。在2004第一财季,苹果共卖出73万台iPod,但到了2005年第一财季,已经增长到458万台,成长率是惊人的525%,累积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台。美林证券分析师米努诺维奇(SteveMilunovich)预估,iPod正踏上当年Walkman随身听“无处不在”的普及之路,也就是正在向“三亿四千万台”的市场规模迈进。
但是,对于苹果公司的长期关注者、哈佛商学院DavidYoffie教授来说,苹果通向Walkman的目标还有漫漫长路:“如果希望做到类似Walkman那样普及和巨大的市场,苹果需要克服两个挑战:价格和资源平台。”
著有管理畅销书《JudoStrategy》的Yoffie教授认为:iPod是苹果公司第一次在非主营业务上的胜利,在乔布斯重返苹果以后,他确定了iLife的革命目标,曾经试验了很多产品,从Newton到Pippen,均以失败告终。“而iPod是其第一个真正挣回钱的产品,也是乔布斯对技术和设计狂热迷恋的结果。”
Yoffie教授专长于国际企业管理,从1991年开始一直跟踪苹果公司的发展,他在最近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说道:“苹果是一个计算机公司,乔布斯知道他的核心特长和产品必须和主营计算机业务相关,而消费类电子产品却是属于完全不同的渠道,有着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这使得乔布斯的iLife的变革尤其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