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双十一”如约而至。如往年一样,不少“剁手党”提前把购物车塞满,准备零点一到,火速开抢,有的甚至不惜熬夜奋战。熬红了双眼的,除了 “马云背后的女人们”,还有“马云背后的男人们”——快递员。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在线上进行火拼的同时,5亿件的预测量,并没有让快递员们兴奋起来。有人甚至戏言,“双十一”成了“电商的狂欢,快递的灾难”。快递爆仓、行业微利以及成本增加等,成了电商狂欢之后快递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今年“双十一”的一个新变化则是,无线端消费习惯正在形成,成交量占比也在不断上升,这也或将促使电商的战场转移至无线端。
截至11月12日零时,天猫“双十一”成交额达到571亿元。
从2009年到2014年,“双十一”的覆盖范围从天猫商城扩散到整个电商行业。
不同的是,在去年“双十一”当天成交额36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的阿里要面临上市以来的首场大考,其在美股投资市场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是阿里上市以来的第一个“双十一”,也是阿里全球化的起点。“双十一”将围绕全球化和移动化两个焦点展开。“阿里巴巴无线端的成交占比不断上升,其实也是国内无线互联网成熟的反映。”
记者了解到,今年参与“双十一”线上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17个。而阿里生态体系内的各子公司也全面动员参与到这场大战中,包括支付宝、菜鸟网络及海尔日日顺等均不同程度地与天猫进行了协同。
尽管遭遇了京东、1号店、亚马逊、苏宁易购等对手的多方阻击,但对天猫来说,“双十一”仍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生意。作为交易平台,无论商家是否盈利,天猫都能收取交易额2%到5%的佣金。
“双十一”席卷全球
11月10日晚,初冬的杭州西溪在雾霾中显得颇为冷清,只有阿里巴巴园区灯火通明。园区各处指示牌除了中文外均加上了英文。为了配合其全球化的主题,阿里邀请了近百家海外媒体前来观战。原本能容纳600多人的交易数据展示大厅也被围得水泄不通。
天猫相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今年是历年参与商家最多的一年,仅天猫就有2.7万商家参与,9个国家的海外品牌商家也参与了这场全球的购物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