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消费者变得理性相对的概念是,目前中国的消费者普遍有崇洋媚外心理。看人家宝洁、联合利华的产品天天在电视上跟你打照面,而你不在电视上出现,他就自然而然地认为,当然是外企的产品好,要不,人家哪有这么多钱打广告?
而事实也许会逐渐教育中国消费者,譬如今年发生的SK-II事件──真的可以精细到减少多少条皱纹、年轻多少岁的程度?宝洁无非是把握了中国人得过且过、最怕认真的心理,所以,它也有赌的心理。但是这一次,如果某些国外品牌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护肤美容岂不遥远?
王茁认真地说,在去年制定营销计划,分析强大外企对手的优劣势时,他们也压根儿没想到安全性可能是外资产品的软肋。“现在,我们也许会在安全性诉求方面暗示一下消费者。”
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
宝洁的营销手段确实比本土企业要高,但是由于营销的很多东西都装在人的头脑中,随着人员的频繁流动出走,宝洁营销库里的秘密武器肯定会越来越少,让中国企业领导困惑的是,个人的先进营销技能、思想和理念,如何在团队执行的过程中,发挥倍数效应。
上海家化也有同样的困惑,就是即使引进宝洁的人过来,但是最终可以留下来的却不多。
谈到向对手学习的问题,王茁提到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复兴案例。这一品牌因为过于相信消费者的忠诚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必要服务,结果差点死掉。但是它最终为什么可以强势崛起?
王茁说,首先是一个信心问题。美国人不能容忍让日本人告诉自己世界上最好的摩托是什么样的,所以在遭遇危机时,美国人最终下定了事在人为的决心。在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复兴的案例在一些专家的笔下,被描述的如同当年从珍珠岛到中途岛的抗日胜利。所以,牛仔出身的小布什也鼓励说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复兴代表了美国精神。
其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价值主张。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就是让一切热爱冒险的人都可以从这一品牌身上找到实现梦想的理想途径。那么多超级富豪以拥有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为荣,就是因为这种价值主张的鼓舞和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