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上海家化也考虑过新创品牌,但是几年来的“流产”经历使他们失去了自信。他们推过舒心(音),也做过玉泽面膜,但是失败率太高。
这样,实际上就只有一个美加净可以选择,而且是一种排除法后的选择。尽管“受伤”的美加净自1994年从美国庄臣公司高价赎回后,在上海家化领导层议而不决的等待和犹豫中,已经被“冷藏”了近10年之久。
从外部看,首先,护肤品市场的机会仍然很大,生活水准的提高,必然会使13亿中国人的大部分懂得呵护自己的身体。其次,一批忠诚的顾客群,不管上海家化是否做市场推广,他们仍然在买美加净。
如此盘整资源,将内外因素综合考虑,上海家化最终“押宝”于老品牌美加净,希望美加净的复兴,能发挥旗舰作用,带动上海家化的复兴。
美加净品牌为什么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必然诞生的光荣,就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注定要犯的错误。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在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广建开发区。广东人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理念:“靓女先嫁。”把著名空调生产企业华宝卖给港商,最终华宝品牌被搁置一旁,心有不甘的地方政府只好花比卖价高得多的价钱回购华宝品牌。而比广东人更好面子因而卖得更来劲的上海人,把当时家里几乎最优质的家当全部拿出来,譬如美加净、中华牙膏等,纷纷被外资掌控。结果富女婿可没有帮老丈人光宗耀祖的心思,相反,他们处心积虑地利用这种合理合法的途径,为自己清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障碍。
创立于1962年的美加净,这个创造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定型护手霜等无数光荣的民族品牌,差一点就在这场外资收购阴谋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1990年,美加净在全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也接近20%,销售收入为3亿多元。但被收购后的第一年业绩就一泄千里,惨不忍睹,骤降至600万元。到1994年上海家化忍痛买回美加净时,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抛弃了伤痕累累的美加净,新竞品们是毫不客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是10年过去,当年位于市场第七位的玉兰油与美加净恰恰交换了一个位置,仅玉兰油一个品牌的全年销售额就有高达20亿元,而美加净的业绩自然不太拿得出手。以致王茁在谈到美加净复兴与上海家化复兴的共生话题时,明确地说,如果美加净能恢复巅峰时期的市场占有率,而六神的贡献不减少,佰草集的份额能再大一点的话,上海家化的复兴就会简明得多。“现在的压力集中在美加净的复兴上,它的市场份额下降得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