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解说质疑声中的TCL:任何人都不是神

   2023-11-15 互联网1790

  我没想到改制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主持人:我在年初采访海信董事长周厚健时,谈及TCL的整体上市,周总说曾经认真看过TCL的上市资料,他认为“水平很高,但是海信无法操作”。从某种程度上说,TCL的产权改革具有不可复制性,你怎么看?

  李东生:TCL产权改革的全部资料在集团整体上市时,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披露,整个过程是非常清晰的。是得到政府各级监管部门的认可的。

  TCL产权改革的这个模式,我们曾向所有的政府监管机构汇报,他们都认为非常难得。广东省政府考察以后也认为,这种改革模式非常成功,对其他企业改革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客观地讲,现在再参考我们1997年开始的改革模式,已经是比较难了。

  TCL当年3亿元的资本,盘子比较小,资产增值的幅度相对较大,对增值的资产也比较容易按比例分享。如果现在才开始做,资本的盘子就太大了,难度就会增加许多。

  主持人:TCL产权改革的不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个是启动时间比较早,从1997年开始;第二个是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敢于尝试——近几年成功改制的样板绝大多数都在广东。

  李东生:算起TCL产权改革的起点,应该是1997年之前,大概在1992年至1993年间。

  TCL本身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国有企业。当时我就认为,企业的体制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企业整体改制前,TCL内部就设立了若干试点单位,第一步是从对销售系统的改制开始,在1992、1993年间,当时西安公司是第一个试点。1994年我们开始在TCL下面的二级公司进行了尝试。总体而言,效果比较明显。

  主持人:国有企业在进行产权改革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企业就在改革的进程中被政府“叫停”而前功尽弃,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风险?

  李东生:以前总说“无产阶级革命者”,正因为是无产者,没有什么可以损失,所以才必须“革命”。最大的风险在哪里?就是1997年在决定改制时我交给政府的50万元风险抵押金,最大的损失就那么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