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归来,罗开富打电话给自己一位喜爱昆曲的小友,把诗念给他听。那小友当即决定和诗一首,其中有句云:君爱青峰白崖坐,静观千帆浪尖来。罗开富认为此人深明自己心境。
中外运总部金运大厦的电梯里,同梯者纷纷和“罗总”打招呼。罗开富和一些年轻人开开玩笑,气氛融洽。有人指出“罗总显得年轻了”,大概是想给这位已经离任的董事长一些安慰。
“现在是我的黄金时代。”罗肯定地说。但是他反复强调,“受党培养这么多年,觉悟和纪律性还是有的”。
罗性格安静,不喜交游,比起他的大学同学、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来,知名度低得多。
中外运变革
“罗开富这个人挺狠的。”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说。罗对这个评价表示同意。
1997年,罗开富进入中外运集团。当时,这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情况是,规模大,分支多,二、三、四级公司多如牛毛;下级公司的人事关系在地方,业务在中外运,赔了钱向集团要,挣了钱地方留下,因此经济纠纷非常多。罗开富认为,当时整个集团没有目标,定位不清。在当时外经贸部的领导下,罗开富开始进行集团人财物上收工作,至1997年底,基本完成。重组期间,多年老友劝告罗“小心从事”,因为各种利益纠缠,牵涉良多。罗称当时“压力巨大”。紧接着,亚洲金融风暴来临,传统的外贸进出口公司所剩无几,航运市场遭受重创。中外运集团利润由1亿多元锐减至3000万元,现金流不足100万元。罗对集团员工说:“中外运快透底了。”在节省开支的同时,罗开富决定请和君创业入驻中外运,谓之“为了打鬼,借助钟馗”,虽然其费用对当时情境下的中外运可谓巨大。
罗开富所说的“鬼”,是指集团上下得过且过的观念—尽管重组完成,但是“大锅饭”并未打破,没有人关心集团的前途。要打掉这个“鬼”,必须明确集团的发展方向,为此,罗开富与和君创业的人一道,在一年时间里,分几路走遍中外运集团的二级公司,由和君创业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罗开富主持的报告讨论会在密云开了8天。罗说:“大家的争论非常激烈,都感到了改变的急需和希望。”这种情况也给了罗开富信心。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外运集团的战略发展纲要。罗带着这个纲要再到下级公司去讲,听取意见,并召开各类专家研讨会,不断补充,经他手修改的纲要多达“20几稿”。最后,中外运的发展方向被定为:由“大牌子底下一群个体户”(李肃语)转变为国际化大型综合物流集团,通过产业升级、资本运作,完成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