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营销十问

   2023-07-11 互联网2900
核心提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在战略和营销两方面作好准备了吗?这里,我有10个问题想和企业家们探讨。6月25日晚上,上海交通大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在战略和营销两方面作好准备了吗?这里,我有10个问题想和企业家们探讨。”6月25日晚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晴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兼首席咨询师潘亦藩以其风趣的言辞博得了商学院学子一阵阵掌声,谈笑间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1.战略方向是否正确?

  潘亦藩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本土企业界有众多风云人物,但如今他们大都不知去向,他们的企业也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但即便是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彻底好转,因为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有些本土企业还被冠以“开关厂”的名头。这么短的平均寿命,显然不符合企业生命周期原理。

  潘亦藩认为,企业在战术上的失误可以修复,但战略上的失误很难挽救。许多企业正是由于在战略上犯了小错误才引来不良后果。他举例说,娃哈哈的战略前几年就一度出现偏差,从乳酸菌饮品转到家化领域,结果引来了一片质疑声。有人甚至毫不客气地讲,娃哈哈饮料里有股家化产品的味道。应该来说,娃哈哈还是国内比较出色的企业,它都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企业了。

  2.战略环境是否清楚?

  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国本土企业认识环境的本领普遍不强,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学会使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但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欧得麦”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欧得麦在刚上市的营销阶段比较成功,与竞争对手“早早麦”、“桂格”还有一拼,但是随着规模不断拓展,快速把企业做大的想法害了它。

  潘亦藩说,欧得麦等企业的失误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所处的竞争环境,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最终导致市场失利。企业还应该提倡一种草根精神,由低位走向高位,脚踏实地走向成功,而不是腾云驾雾般地“飘”向胜利。

  3.资源优势是否把握?

  许多企业家往往不了解自己企业的资源状况,这正是企业很难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以企业资源导向、客户导向为核心的竞争力建设,对所处或即将进入的业务有一定的预见力和洞察力,学会对企业现有资源评估与规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