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推广差异化?
理解差异化并不难,但难的是寻找名副其实的差异化,更难的则是让这种差异化能为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比如上海有个比较有名的酒品牌———“和酒”,内行人都知道,“和酒”其实就是黄酒,然而黄酒很少有人喝,又卖不出好价钱,要想促进销路就必须给黄酒“改头换面”,于是“和酒”应运而生。厂家通过策划营造出“和酒”与普通黄酒的差异性,这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
8.先做强还是先做大?
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困惑,强与大的演化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但在潘亦藩看来,优秀的企业会选择先把企业做精,而且精益求精,达到专业化水准,不谙此道的企业才会碌碌无为,在做大与做强之间徘徊。
潘亦藩说,每当看到日本人欣赏樱花的情景,他就忍不住会联想到企业是做大还是做强的问题。日本人欣赏樱花的认真令人动容,但中国人在赏花的时候却往往漫不经心,日本企业在世界上具有的强大竞争力与他们这种精神也不无关系。
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在迅速崛起,他们的认真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但无论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抑或其他做法,只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途径就是好办法。
9.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谁是良方?
由于前些年很多企业在盲目多元化上吃了亏,所以当前企业都惧怕多元化,尤其会远离混合多元化的做法。毫无疑问,企业多元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和陷阱,保守的企业惟恐避之不及;然而,专业化的模式又不是那么容易实现,专业化的运营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炼成。
此外,许多企业对于国际化还存在着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一是先上车后补票,比如TCL在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花费巨资;二是光看表面账,比如TCL完成收购后,支付原企业员工的工资令其“大出血”,还没大刀阔斧改革就有些伤了“元气”;三是急于求成,众所周知,四川长虹就因为这个损失了近3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