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伦:告别中国证监会

   2023-04-12 互联网4420

  2001年2月,史美伦正式就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上市和融资监管工作。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从海外聘请的第一位副部级官员。

  其实,史美伦对内地的证券市场并不生疏。1992年到1993年期间,中国证监会尚未成立时,史美伦就曾与国家体改委的有关人士合作,参与起草H股上市的条款和各种文件,经常往返于京港之间。

  其时的史美伦已然让合作方看到了她强硬的一面。对内地情况的熟悉并没有让她放弃监管原则。史美伦曾表示,在与内地官员经过了冗长的磋商后,双方取得认同:内地企业与其他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必须遵守相同的规则,结果是“我们再度贯彻了这一原则”。

  被香港证券圈里同事们直呼其名“Laura”的史美伦,一直习惯于低调行事,在内地的“众所瞩目”多少让她有些不适应。她上任的2001年正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年,这一年开始了一轮对违规上市公司的严厉查处,这一切被自觉和不自觉地与史美伦联系到了一起,甚至有人称,连股指的涨跌也和她有关。史美伦对此笑言,“太高估我的力量了”。

  作为所谓“海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史美伦一直是部分市场人士攻击的重点。2003年初,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以及副主席高西庆相继离开证监会后,市场即传出史美伦亦将离去的消息。那也正是她任职到期的时间——2001年接受邀请的史美伦曾答应只干两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史美伦坦陈自己当时确有去意,首先是出于“家庭考虑”。但想到当时对股票发行上市的大刀阔斧改革工作——包括发审委的改革和保荐人制度的建立尚未开展,在有关领导的挽留下,她决定留任一段时间,直到主要的改革工作告一段落。

  史美伦也曾指出,所谓的“做事不懂国情”也许是自己最大的缺点。但她同时表示,做监管工作一定会受批评,绝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基本原则。

  史美伦直言不讳,痛陈中国证券市场“四大病”——上市公司缺乏盈利能力和有效的公司治理;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责任意识淡薄;市场的操纵行为比较普遍;投资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曾表示,自己引以为憾的一件事是没有资源和时间去做投资者教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