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平:融合的力量

   2023-10-05 互联网2050

  
  有了这样的分析,杨兴平融合的理念更加坚定,只要找对市场,最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作为技术者的执着再一次显现出来,2001年,杨兴平决定回国一试。

  西方不亮东方亮
  
  这次杨兴平是谨慎的。2001年间10余次回国考察,使杨兴平最终认定,中国才是他将融合理念化为现实的沃土。
  
  在美国,手机是一种廉价的通讯工具,但公用电话的发达使得美国人对手机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在中国,手机则成为时尚和区分不同人群的标志;中国人对于掌上电脑产品(PDA)的疯狂热情虽然让西方人不理解,却也很符合中国人汉字文化的特点——电子方式能够存储大量信息,比随身揣个厚本子强;再有,美国人喜欢把生活和工作切割成不同的时间模块,他们不会在任何时间都抱着手机去联络那么多的人。中国人则不同,他可能一边和朋友泡酒吧,一边通过手机和一个又一个的客户谈生意。所以,能够存储大量的通讯资料以备随时调阅的PDA手机成为中国商务人士的时尚,甚至摩托罗拉还请到万科地产的老总王石来做类似产品的电视广告。
  
  “这个在美国不被接受的能上网、看电视、打电话的东西,在中国由于人们在公共交通上花的时间非常多,有空闲时间使用无线通讯设备,很有可能被认可。”杨兴平把各种时间因素、功能因素融合到一起,觉得他的手机有戏!
  
  2001年2月的一天,杨兴平走进了广东移动的办公大楼。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杨兴平向广东移动数据业务部介绍了他的技术平台,“听了我们的思路,当时在场的只要是懂技术的人,都很激动,有的人认为我们的想法比日本的Docomo还好。”杨兴平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广东移动当场决定与杨兴平合作,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双方起草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谈判顺利得让人难以想象,而此前,我们和广东移动没有任何接触!”一次令杨兴平都觉得难以置信的谈判,也给了他扎根中国的决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