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刚:善于放弃才能够成功

   2023-02-10 互联网5250

   
   放弃现有状态,去一个新的所在,“从来都是主动,自己做选择”,取舍标准则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并且自己能够凌驾旧有状态之上。

   转变:哈佛教我弃文从商

   有放弃,必定有转变,无论大小。追忆当年在哈佛的经历,张黎刚说,没有哈佛就没有他的今天———虽然现在不算什么,但没有哈佛就更不算什么,他谦虚地补充说道。
   
   “哈佛让我从一个追求科学家梦想的人变成一个做实业的人。”张黎刚的第一次意义重大的学生活动是在1996年奥运会期间,与哈佛、耶鲁两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道筹资买下《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整版广告,对NBC暗讽中国内政并暗示中国运动员服用禁药的行为进行驳斥,同时成立“抗议NBC委员会”,设立专门网页,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落选哈佛中国学生会主席的张黎刚与朋友开始筹办《哈佛中国评论》。原本希望通过一场波士顿名校亚洲美女时装秀筹钱的初衷,却因为当天的一场大雪而落空,主办人张黎刚也赔了2000美元。而后大家改变思路:通过举办会议,借助哈佛品牌推“中国精神”,邀请中美双方的专家和高层人物参加论坛。
   
   目前《哈佛中国评论》不仅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品牌,也为中美经济、文化领域的高层沟通作出了贡献。这本杂志也成为张黎刚与人生、事业双料伴侣黄飞燕的姻缘红线。
   
   爱康的专家团队里很多都是哈佛的教授。张黎刚说,他早就期待这一天———能够做一些事情回馈母校。“欠哈佛很多,将来一定要回报”。他动情地讲到哈佛对学生入微关怀的一个例子:晚上7点半以后从学校打车回家,前一公里的费用由学校负责报销。张黎刚住处离校约有两公里路程,但3年间几乎天天半夜两点从实验室回家,学校从来都是全额报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