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培:历史从那时起就开始造就我

   2023-12-16 互联网1800

  远东先后经历了从私营企业到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变化,蒋锡培的控制权也几番更迭。

  没人明白他的“玩法”,他的家人朋友曾经都剧烈反对,但是他自始至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些由他发起的改制,玩到最终,远东不但还在他的控制之中,而且实现了几何级的增长。

  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蒋锡培的“玩法”已经被收入了MBA教材。

  红帽子诱惑

  1992年,蒋锡培初创的远东电缆厂一片红火,产品供不应求,可是当时的发展环境让他不能大展拳脚。

  当时,民营企业的贷款是个老大难。为了求得资金以扩大生产,他抱着一大堆甲鱼、鲑鱼去拜访一位银行行长,告诉行长自己有多得不得了的定单,银行资金投入进去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行长也很无奈:“小蒋啊,不是我不支持你,国家的政策我不能违背啊。”

  恰恰在这时,以集体所有制经济推动发展的“苏南模式”出现,江苏及沿海地带“戴红帽子”现象盛行,当时的范道乡领导找到蒋锡培,要求他把自己的企业变成镇办的集体企业,条件是给予大量优惠政策。

  一顶“红帽子”,意味着从银行贷款、职工福利,到税收,都可以得到政策支持;但是要获得这顶帽子,却要付出“所有权”的代价,将要丢掉辛辛苦苦积累的500多万元资产。

  他在亲朋的埋怨和痛惜中答应了乡里的要求,把企业白送出去。在集体企业挂牌后不久,他被任命为乡长助理,并入了党。

  远东的发展马上突破了瓶颈。到1994年,销售额达到了1.5亿,资产比“戴帽”前增长了10倍。

  蒋锡培算了一笔账,3年间他把自己的700多万元收入送给了集体,不过他很开心:“表面上看我少了很多钱,但是远东做大了,我能拿回更多。”

  以股份制的名义

  几年后,“苏南模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很快遭遇到了权责不分,产权不明晰等问题,企业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但是,戴帽子容易,脱帽子难,很多企业从此陷入无休止的产权纠葛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