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至上的一代
失败是另一个成功的开始。
1993年,35岁的李金元正式走出沧州,投资于天津。可是当他刚刚注册了天狮经济发展总公司,主营房地产业务,国家的宏观调控却突然来临。
再三思量后,李金元没有听从合作伙伴的规劝,而是放弃了在房地产的所有投资,全身撤退,转向保健品的研发。
同样那一年戴志康经历了公司业绩的大起大落,债主临门、公司几近破产。而1992年富岛基金募集的6000万资金,投在杭州房地产上的项目同样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
不过股票、房地产这两个戴志康看好的行业,他一直没有放弃,只是在等待时机。事实证明,也正是股票和房地产为他赚足了资本。1996年坐庄\"苏常柴\",他赚了一个多亿。1998年他以低廉的价格拿到上海浦东大块土地,获得的利润不言自明。
\"有时\'红灯\'只是暂时的,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要缓行等待时机或者绕道而行。\"如果李书福不是在1989年,国家实行电冰箱定点生产制时,他放弃了\"北极花\"品牌,也许他会成为家电生产霸主。李金元如果当时坚持一下,或许他的名号会从\"直销巨头\"改为\"地产大亨\".
专家点评:40岁,最聚人气
财力不等于影响力
就好像拥有财富不一定拥有幸福一样,财力强并不意味着影响力大。
不久前推出的\"2004百富人气榜\",如果从年龄上进行划分,前10名里我们看到只有天津家世界集团董事长杜厦超过50岁,而正值\"人生中场\"的企业家占到一半,分别是刘军、顾雏军、张朝阳、李宁、黄宏生,但是获得前三名的企业家年龄都小于35岁。
从此次\"百富人气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个人财富量和他们受关注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概达到0.6-0.7.但是企业家的性格、创新能力、政治地位、行业特点、成功的可模仿程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家的影响力产生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