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欣开发过的那么多楼盘中最得意的还算“长城脚下的公社”,“公社”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了中国的特点。因为中国已经全球化了,中国人现在居住的和外国人一样,形式化的不 同越来越少,他们更关心的不是形态上的中国化,而是观念上的中国化。这个由12名亚洲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的作品位于长城边上一个8平方公里的山谷,包括11幢别墅和一个俱乐部。荣获了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当代艺术时尚的中心舞台。
建外SOHO则提出了“城中城”的构想,不再是单一的居住概念。而SOHO尚都则是寻求一种艺术的线条,张扬的理念,不规则的时尚,如此大胆的创意起初也让张欣对销售捏了一把汗,事实证明她的创意精神又一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实现艺术与生活的最大限度地结合是张欣的杀手锏。甚至因为公司上市就要牺牲很多建筑本身的东西,她宁愿选择放弃,因为资本唯一的衡量点就是盈利能力,但建筑不完全是由盈利能力决定的。她设计建筑作品,对文化、艺术、历史的因素考虑多一些。
2004年底在上海住交会上,SOHO尚都的楼书《杂碎》居然第一天就卖了两万多块钱。当大部分地产商也开始用“理念”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夫妇却开始在艺术、时尚、娱乐领域频频露面。他们甚至已经不再需要广告了,本身就是广告。
张欣说,她现在要提的是“混合(MIX)”概念,就是在她的楼盘中包括了一切和生活相关的,而不是仅仅是居住的房子。这也是SOHO中国发展的独特个性。给建筑赋予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