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一个十字街的拐角处,一顶蓝黄相间的帐篷下,一位戴着蓝黄相间的工作帽、穿着蓝黄相间工作服的大龄女工正满面笑容地向那些行色匆匆、准备上班的人们出售一种名叫“真味包”的早点。带着它,众多的上班族又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然而,谁会想到,六年前的陈晓萍命运是怎样的呢?
1996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过,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的陈晓萍下岗了!此时她还不到35岁。陈晓萍一下子跌落到了生活的低谷:沮丧、焦虑、难过、痛苦……
“决不能这样呆着消磨自己,一定要靠自己闯出一条新路!”陈晓萍联合几个过去相识的下岗工人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福州人虽不擅长面食制作,却有许多人以包子、馒头当早点或主食;可是市场上售卖的大都是由市郊乡镇或外来人员在简陋的环境下做的,从卫生到质量都存在问题。假若能有一种质优、价廉、卫生、美味的包点产品填补市场,在早餐服务与快餐业上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晓萍带着几个姐妹东借西凑十几万元,购设备、定店址、搞装修。1996年金秋时节,福州市第一家专业生产中式面点的店铺开业了。
不过,“真味包”并非一帆风顺。陈晓萍和她的下岗姐妹们不仅面临年龄、知识、专业技术等问题,而且在资金、销售布点及审批等各方面也受到制约。光是生产厂址就搬了四次,几搬几拆,公司损失不小,这对于一个还未站稳脚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既然公司定位是早餐和快餐服务,就必须能便民、利民,可在零售点布局的审批上,又碰上城管、环保、卫生、交通等等方面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