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宏标认为,以较小的投资来认识市场,抢占一些成长性良好的行业空间,是稳妥而明智的创业之举。
在应宏标的眼里,20岁是一道坎。
1998年春,父母拍出3000万现金,对他说:“十年时间,你要做出一家像样的铜加工企业来。”那时候,一心想去加拿大留学的应宏标,对财富还没有任何概念。但他收下了钱,跑到临近老家永康市的武义县安营扎寨,开始独立创业。
光阴荏苒,七年一梦。
截止到2004年底,应宏标的宏马集团已经成为国内铜材生产业界的NO.1,总资产达到5亿元。如果二期厂房扩建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到2006年底,其产能将突破10万吨/年,有望超越铜材生产出口企业洛阳铜加工集团,从而问鼎全球老大的位子。
提及同样在20岁辍学创业的比尔·盖茨,应宏标连称没有可比性。他说:“我第一步创业成功,只是借了父母的肩膀,后面的路要靠自己走下去。”
3000万拴住少东家
少年的人生梦想总是与父辈不一样?为了这个问题,应氏父子产生过争执。
八年前,应宏标去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了一年英语。他本来和父母商量好,1998年毕业后去加拿大留学。可父亲应志昂临时变卦,做出了上述惊人之举。
这让毫无思想准备的应宏标感觉异常惊讶。“父亲希望按照他的意愿来设计我的人生。”应宏标说。
老应做事说一不二,第二天就带领着应宏标去看地。在武义县凤凰山工业区,他们花400万元确定了一块10万平方米的新厂厂址。
“把他赶得远远的。”应志昂说,这样做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如果让儿子就在自己的永康市压延厂做事,不容易长大;其次,压延厂要扩大规模但申请不到建新厂房的土地了;第三,武义县当时属于浙江欠发达地区,各种政策比较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