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939814.7%3429-26.1%408229.1%1234252.7%
2002年746667.6%2517-26.6%38893-4.7%1830848.3%
2003年8820918.1%25601.7%407364.7%3011864.5%
年平均增长速度/13.2%/-22.4%/2.3%/33.5%
从存贷款增长速度及存贷比变化趋势分析(列表二):1999--2003年,文成县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长速度与贷款的增长速度是极其不相称的,存贷款虽然都在同步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相差一倍以上,存款年平均增长率为29.6%,同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2.6%。金融机构存贷比也从1999年末的80.3%下跌至2003年末的46%,呈逐年下降趋势。
列表二:
存款、贷款及存贷比增减变化表
单位:万元
内容日期各项存款各项存款增长幅度各项贷款各项贷款增长幅度存贷比
1999年96051/77095/80.3%
2000年11279517.4%802044.0%71.2%
2001年14151225.5%9308016.1%65.8%
2002年19621438.7%10713715.1%65.8%
2003年26802636.6%12339415.2%54.6%
年均增长速度/29.6%/12.6%
从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和贷款总量增长趋势分析:1999--2003年,文成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9%,而同期文成县金融机构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2.6%,略高于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比较,我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数,而贷款年平均增长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数,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支持明显不足。
2、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弱化的主要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过分强调集约经营的统一性,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没有找到集约经营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结合点。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实行收缩战略,撤并在偏远山区或经营效益差的金融网点,据统计,从1999年末到2003年末,文成县金融机构网点由86个减少至41个,减幅高达52.3%,使县域经济金融服务网点不足;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尤其是镇级金融机构没有审批贷款的权力,只负责实地调查、组织材料申报;在信贷考核上实行\"零风险\"和\"信贷人员第一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即便是由上级行履行审批手续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也要基层行承担主要责任,信贷员本身也将背负上重大责任,造成信贷人员的\"惜贷\"、\"惧贷\",削弱了信贷支持的力度。
